近期有一个公立医院对物业后勤政府采购活动,其中招标文件评分标准中有以下条款,作为投标供应商认为,其条款有明显的倾向性和排他性,进行了质疑,但是代理机构恢复后没有相应更改,请问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具体如下:一、1、同时具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近期有一个公立医院对物业后勤政府采购活动,其中招标文件评分标准中有以下条款,作为投标供应商认为,其条款有明显的倾向性和排他性,进行了质疑,但是代理机构恢复后没有相应更改,请问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具体如下:一、1、同时具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且认 证范围涵盖物业服务或物业管理的,得 3 分; 2、具有五星级物业服务认证证书,且认证范围涵盖物业服务或物业管理的,得 1 分; 3、具有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且认证范围涵盖物业服务或物业管理的,得 1 分; 4、具备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且认证范围涵盖物业服务或物业管理的,得 1 分; 5、具备其他有效的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且认证范围涵盖物业服务或物业管理的,每有一个得 1 分,最 多得3分。二、具有应急管理部门颁发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证证书的得 2 分具有《注册安全工程师》证书的,得 1 分。是否具有以上条款与实际后勤服务好坏,根本没有关系。请问是否合规合法?

答:1.如将证书作为资格条件,需具有相关法律依据。2.如将证书作为评审因素,需与项目采购需求相关。3.评审因素的设置不得对供应商实行差别歧视待遇。如质疑供应商对质疑答复不满意,可依法向财政部门提起投诉,由财政部门对相关问题进行调查处理。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