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解决信息化项目采购中的常见问题?信息化采购项目有哪些特点?信息化项目采购管理中有哪些常见问题?容易出现哪些典型的串通“控标”行为?如何有效防范信息化项目串通“控标”行为?在政府采购信息报社举办采购人·高校·采购代理机构专题座谈会上,淮北师范大学招标采购中心主任余磊分享了信息化项目采购管理中的问题以及对策。 风险集中串通和“控标”严重 余磊分享时介绍,信息化采购项目有6个典型特点:第一个是技术比较复杂,这导致需求编制难度大;第二个是扩展性强,因为信息化项目大部分都是集成类的,所以大家对系统兼容性和性能要求较高,需求部门会偏重于那些品牌服务比较好的产品,导致品牌效应较为凸显;第三个是具有个性化,信息化产品个性化强,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特殊需求,容易被“控标”;第四个是专业性强,确定需求是对市场调研依赖性高;第五是市场供给足、竞争激烈,非定制类信息化项目,同类设备品牌和型号多样;第六是应用范围广,高校信息化应用范围涉及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各个方面,在货物类中占比较高,是审计和巡视的重点。 在余磊看来,因为需求部门存在过度依赖供应商、需求调查不充分、需求论证形式化、责任心不强等原因,信息化采购项目风险集中,容易出现预算虚高、脱离实际、控标冲标、围标串标、质疑投诉、利益输送、负面舆情等问题。在开展信息化项目采购活动时,如何防范这些问题? 关注“串标痕迹”及时防范 据余磊介绍,信息化采购项目中存在一些典型的评审结果合法但不合理的现象,这些现象应当重点关注,典型的有:通过符合性审查的供应商有且仅有三家,包括仅三家供应商投标(响应)或者仅有三家通过符合性审查;报价存在“三高”现象,即三家供应商的报价差别不大且都接近预算价,三家供应的价格分差距极小;预算结余率较低,即中标(成交)价接近预算价,预算结余率较低。 “存在这些典型现象的,很可能存在‘控标’、串通投标等行为,要防范‘控标’、串通投标行为,要能有效识别采购活动中的串标痕迹。”余磊强调。 实践中,有哪些隐形的串标痕迹值得关注呢?余磊介绍,串通投标不仅指供应商直接互相串通,还包括需求部门与供应商串通。实践中,有些需求部门提交的资料文件属性中保留着供应商的痕迹,包括:需求方案中有供应商修订的痕迹:供应商直接代采购人做好了招标文件,需求部门向采购部门提需求的时候直接给招标文件而非项目需求;采购需求文件属性中、采购需求修改批注的作者信息都留存着供应商的痕迹;质疑答复由供应商代写;采购人代表评分倾向性明显等。 常见的“控标”方式有哪些?据余磊总结,设置特定的业绩、授权、检测、服务以及资历等是信息化项目常见的“控标手段”,常见的“控标”模式是为某家供应商量身定制设置参数等。 为防范信息化项目中的串通投标、“控标”等行为,淮北师范大学采取多种措施,包括:明确信息化项目的基础框架防止需求部门为特定供应商量身定制采购需求,让需求部门学习熟知信息化项目常用标准规范;从学校层面明确系统对接和兼容标准,防止需求部门用高昂的对接费或不合理的兼容性要求排斥供应商;立标准建规范,从学校层面制定全校信息化项目采购需求范本和通用评分标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