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 >>亚利聊政采 >> 亚利聊政采(377):绿色包装需求标准可以不执行吗?
详细内容

亚利聊政采(377):绿色包装需求标准可以不执行吗?

中秋节、国庆节,当你收到包裹的里三层外三层的月饼,或者又是塑料又是彩纸又是实木包裹的水果时,你是否觉得太过浪费了呢?亚利发现,双节刚刚过去,市场监管总局就发布了一则消息:对市场上未遵守商品包装强制性标准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查处、曝光,此前的2022年9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过度包装治理的通知》(国办发〔2022〕29号,以下简称国发29号文),提出要求遏止商品过度包装现象“卷土重来”,到2025年基本形成治理商品过度包装全链条体系。政府采购作为公共采购,理应引领绿色采购的理念,自觉抵制商品包装的现象。

事实上,早在2020年,财政部联合生态环境部、国家邮政局发布《关于印发<商品包装政府采购需求标准(试行)>、<快递包装政府采购需求标准(试行)>的通知》(财办库〔2020〕123号,以下简称123号文),打响了创建绿色包装需求标准的“第一枪”。但是,亚利在查询易找标小程序时发现,2022年6月12日-10月11日期间发布的102.6万条各类公告中,只有3373条对落实123号文设置了实质性要求。123号文中,明确了对商品包装的强制性要求:商品包装层数不得超过3层,空隙率不大于40%;商品包装尽可能使用单一材质的包装材料,如因功能需求必需使用不同材质,不同材质间应便于分离;商品包装中铅、汞、镉、六价铬的总含量应不大于100mg/kg;商品包装印刷使用的油墨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含量应不大于5%(以重量计);塑料材质商品包装上呈现的印刷颜色不得超过6色;纸质商品包装应使用75%以上的可再生纤维原料生产;木质商品包装的原料应来源于可持续性森林等。但进一步研究这些公告的采购文件,亚利发现:即便是采购需求对123号文设置了要求,也没有设置相应的强制性参数要求,这就导致投标(响应)供应商在投标(响应)文件中、评审专家在评审环节无法落实123号文的强制性规定。也就是说:123号文对商品包装的这些强制性要求是完全落空的。

首先作为政府采购业内人士,我们应该认识到:商品过度包装、豪华包装不单是个人粗枝大叶、忽视细节的问题。绿色采购是一盘“大棋”,事关中央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落实的大局,从监管层面来说,是政府采购从既往的预算支出管理向引领行业转型发挥引擎作用的“角色”转变。亚利欣喜地看到:新能源汽车在政府采购的大力培育下,已经初步实现了换道超车,2022年8月份新能源汽车出口暴涨带动国产汽车单月出口占据全球第一。从供采双方来看,绿色采购是对采购质效和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全面考量,而过度包装则带来了巨大的浪费,无形中拉低了采购质效,也增加了供应商巨大的投标(响应)成本。

据亚利了解,财政部门一直在加紧制定绿色低碳产品的政府采购需求标准,主要包括:研究制定医院建筑等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需求标准,探索在市政基础设施、保障房建设等方面强化政府采购政策,推广应用绿色建材;研究制定打印复印耗材产品政府采购绿色需求标准,推广应用绿色耗材产品;研究制订绿色数据中心政府采购需求标准,推动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财政部门还将分类印发绿色建筑、绿色建材等各类政府采购需求标准,大力推广应用绿色低碳产品。国发29号文还要求,财政部要进一步明确商品包装需求标准强制采购要求,发挥政府采购引导作用。也就是说:123号文中的商品包装需求标准在采购文件中,应当设置为实质性要求,一票否决,供应商不满足一项就应当判定为投标响应无效。如果采购文件只原则性地规定要执行123号文却没有载明细致内容,应视为采购文件违反了国家强制性规定,不得开始采购活动,即使到了评审阶段,评审专家也应当停止评审,待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确认后,再重新采购。

然而在实践中,为什么导致123号文的强制性要求会落空呢?一些同行认为:123号文中有“试行”二字,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亚利要强调的是:“试行”“暂行”只是标明该法律性文件的强制力是暂时的、阶段性的,在正式文件施行后,“试行”“暂行”的法律性文件就不再执行了。但在正式文件施行前,一经“试行”或者“暂行”的文件的法律效力和正式法律文件的效力是一样的,都同样具有强制约束力,应当不折不扣地执行。

需要指出的是:遏制过度包装也要在政府采购采购环节中落到实处。财政部《关于促进政府采购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的通知》(财库〔2019〕38号)已经做出了规定: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对投标(响应)文件的格式、形式要求应当简化明确,不得因装订、纸张、文件排序等非实质性的格式、形式问题限制和影响供应商投标(响应)。但是,实践中投标(响应)文件越来越厚、越来越长的现象依然存在。亚利亲眼见到一些案例:明明供应商已经对采购文件的要求逐项进行了响应,但因为响应文件不及其他同行厚重,提交时采购代理机构工作人员就暗示“提供的内容太少了”,评审环节也有一些评审专家不细致阅读投标(响应)文件的响应内容,凭借厚度判断供应商响应的认真程度。为了赚个印象分,供应商不得不把高管简历、公司团建等和项目需求关系不大的内容一股脑儿塞进投标(响应)文件中,你用牛皮纸,我就用木盒子,你用平板车托运,我就用三轮车。这样的不良引导,不仅与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背道而驰,也给政府采购的运行徒增了很多无谓的成本。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