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EOD >> EOD项目融合发展思路
详细内容

EOD项目融合发展思路

EOD项目融合发展思路


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cology-Oriented Development)(以下简称“EOD模式”),是以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统筹推进,一体化实施,将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是一种创新性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本文以某EOD项目为例,概述在乡村振兴和“双碳”目标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及关联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


农村水生态环境治理进入了新纪元。单纯从治污、防洪角度出发用城镇污水的工业化治理模式解决农村水环境问题,会遇上资金、技术、运维等难题,但从整个农村大环境大系统视角看,以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整合盘活农村资源,围绕乡村振兴和“双碳”目标,引入社会资金,治理“黑水荒山”,激活农村“绿水青山”,转化成为“金山银山”,开拓出一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之路,以乡容、乡愁、乡风“三乡共建”,科创、文创、农创“三创共融”,智治、智能、智联“三智共享”为基本特征,构建农村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同体”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通过采用EOD模式,以金融助力,以产业强基补链延链为支撑,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较差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环境提升与产业共同发展的双重效益,全面促进污染防治与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的有效实现。


一、EOD模式是绿色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机制


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利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机遇,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以完善功能布局、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为宗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适度开发的同时,统筹区域内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综合治理、提升,全面提升区域内水生态环境质量,高质量推进区域内绿色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融合产业开发与环境治理,建立项目反哺机制,创新实施路径与投融资模式,注重长效可持续,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二、EOD项目策划的关键理念


第一,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绿色发展途径。在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中突出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绿色发展。


第二,要坚持产业引领,统筹谋划。坚持生态优先、资源约束、问题导向,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全局谋划的思维。在经济发展思路上体现生态优先,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在保护中求发展,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在产业发展政策上充分重视资源环境约束条件,确立生态资源有价、环境容量有限、使用环境有偿的产业引导政策。


第三,要坚持市场主导,社会参与。坚持以市场为主导,积极推动社会参与,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多元参与的主体机制。推动政府发挥的引导、组织、协调和推动作用,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生态资源、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更加规范和引导全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行为,激发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全民共建生态文明的基本格局。


第四,要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办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投融资模式创新、产业创新、产业开发与环境保护技术创新,积极推广和应用先进技术成果,依靠科技进步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与特色产业开发;培育特色的生态、产业文化,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氛围。


三、EOD模式融合发展要点


EOD模式将生态环保产业化、经济化,并将产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两山”转化的重要路径之一,有利于促进项目提升自身盈利能力,减少项目对政府财政的依赖,有利于实现绿色发展。乡村建设正在实现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跨越式发展,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双碳”目标及乡村振兴相结合,实现“生态、生产、生活”全面融合,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在实践中,采用EOD模式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开发有效融合,需要抓住以下四个要点:


一是以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实施载体,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治理,遵循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结合区域产业培育重点、城乡可持续发展需要等开展项目统筹规划。二是通过对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用做分析测算,识别融合收益潜力大、发展基础好的关联产业,两者之间形成资金平衡和时序恰当的投融资合作对接。三是通过精心组织和谋划,依法合规地实施投资、融资和专业化运营,实现关联产业收益补贴生态环境治理投入,保证项目具备持续盈利能力。这一步骤又具体分为三个环节:一要重构生态网络,通过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的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综合整治,为城市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基底,带动区域土地或产业增值;二要整体提升区域环境,通过区域局部或整体的布局优化、设施完善、特色打造,为关联产业运营提供优质条件;三要打通项目投资回报通道,通过产业导入、人才引进、政策优惠等手段,将前期的环境整治和环境治理效益转化为项目收益,实现合理的投资回报。四是积极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从传统的仅重视“物有所值”的经济价值,转向关注“以人为本”“以碳为本”的社会效益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创新环保投融资机制,培育绿色发展相关产业,走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发展道路,将环保行动和资金投入转化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动力,实现绿色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四、如何实现环境治理与产业可持续发展?


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开发打包为一个整体项目实施,依法公开招标选定的社会投资人,须与招标人共同出资成立项目公司,统筹考虑收益性差的环境治理与市场化经营的产业开发类项目在整体项目框架下的“融合”,包括资源、资金、人员、利益、损益“肥瘦搭配”,避开“峰谷”和“青黄不接”,保障项目公司能够以产业开发经营收入还本付息、对外支付并使股东获得合理回报。


五、如何实现风险可控与利益共享?


EOD项目的风险控制与利益共享机制需要从多个维度建立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不断优化完善。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与监督机制也很重要。项目实施前,针对项目公益性部分设立建设产出指标,建成后由项目公司予以运营维护,实现规模运营、长效运营之下的提质增效降成本,建立与收费相挂钩的绩效考核机制。对于产业经营,项目公司在产业准入的前提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自身优势及区域的资源禀赋,在遵循项目整体方案的基础上,开展市场化的开发、经营,股东各方通过分红的方式获得相应的经营收益,产业又能带动沿线片区的老百姓参与其中。在激励机制设定上,倒逼产业经营部分向管理求效益,通过绩效考核、自负盈亏的正反向机制倒逼企业开动脑筋、想尽办法向管理、向市场要效益。通过协议、正反向的激励机制能够有效实现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内的激励与监管相容,进而达到风险可控、收益共享。


六、建立合理的退出机制


完善的退出机制是适应市场化经营需要的,也是保证社会投资人投资积极性、合作效率性、资金流动性,落实项目可行性的重要保障。顺畅的退出机制,也意味着顺畅的进入机制,在项目产业内容丰富多样的情况下,设立顺畅的退出机制,可以吸引不同的社会投资主体参与开发运营。

seo seo